蝦價北低南高,2021年行情走勢如何
發布時間:2020-11-19 來源:水產門戶網養殖
監測顯示,近期國內南美白對蝦價格下降的地區主要就是華東一帶,由于秋晚蝦存塘量巨大,而目前“去存”不到兩成,處于嚴重供過于求的狀態中,因此就算是30頭規格的塘頭價也已經跌破20元/斤的水平線。華南一帶情況則較為理想,由于大、中規格的蝦價供應不足,價格一路上調,而小蝦由于病害問題較多,價格不斷起伏,但就總體而言,整個華南地區的蝦價仍呈上揚走勢。
而斑節對蝦作為最近兩年的熱門品種,近期價格更是一路走高。據悉,自10月起至今的1個半月時間內,各地斑節蝦價累計漲幅已普遍超過12元/斤的幅度,個別地區漲幅甚至達18元/斤左右。業內介紹,每年臨近年底的階段,餐飲行業都算是旺季,斑節對蝦一般都大受各酒樓飯店的青睞,盡管今年疫情影響情況較為特殊,但斑節蝦的銷量及價格仍是雙雙飄紅。
目前11月份已經過半,距離2021年已經只有1個半月的時間,國內白對蝦、斑節蝦臨近年尾的“翹尾”行情也使國內不少養殖戶的信心重新燃起。但在目前全球疫情總體肆虐成災的情況下,明年的行情會不會仍出現今年一、二季度的“爛市”情況?業內分析,雖然最近國內個別地區仍有疫情小幅反彈的情況出現,但經過大半年的嚴格調控,目前國內防控卻是可以放心的,消費大環境的持續好轉就是最明顯的例證。數據顯示,今年“雙11”國內生鮮產品銷量暴增,以京東為例,活動期間生鮮產品銷量達19萬噸,其中國產蝦類成交額同比增長80倍,國產魚類成交額同比增長100倍,國產水產品成為“雙11”的最大贏家。
另外,最近農業農村部就2021年海洋伏季休漁制度調整方案征求意見,重點為調整拖網、張網的休漁時間,擬計劃調整為5月1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,即休漁時間將長達4個半月。業內指出,雖然休漁政策已經實施很多年,但由于各地政策落實方面的原因,各種電魚、偷捕等現象仍層出不窮,國內海產品資源逐年衰退的大形勢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,因此國家延長休漁期的措施也可以預見。如此以來,水產市場的空白期也將隨之延長,剛好讓處于出塘旺季的養殖蝦類產品填補空白、搶占份額,往年5-8月期間對蝦大量積壓、“低價難銷”的困境也將得到明顯改善。
另外,最近農業農村部就2021年海洋伏季休漁制度調整方案征求意見,重點為調整拖網、張網的休漁時間,擬計劃調整為5月1日12時至9月16日12時,即休漁時間將長達4個半月。業內指出,雖然休漁政策已經實施很多年,但由于各地政策落實方面的原因,各種電魚、偷捕等現象仍層出不窮,國內海產品資源逐年衰退的大形勢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,因此國家延長休漁期的措施也可以預見。如此以來,水產市場的空白期也將隨之延長,剛好讓處于出塘旺季的養殖蝦類產品填補空白、搶占份額,往年5-8月期間對蝦大量積壓、“低價難銷”的困境也將得到明顯改善。
對于2021年蝦市行情的走勢,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愿意看好,不僅是疫情得到有效控制、國內消費量急速回升方面的原因,更有對于網絡化、智能化時代的信心。有經銷商介紹,今年的疫情其實也使各農貿市場人流量大幅下降,在此壓力下,“產地直播”、“社區團購”的方式也使不少養殖類誰產品進入各大電商品臺,轉而進入冷鏈運輸環節并輸送到各家餐桌,甚至直接進駐各地社區大門口,這對于養殖戶和經銷商而言都能明顯減緩市場低迷時期的壓力。
業內指出,目前各種養殖類水產品的銷售已不是單只依賴加工廠、收購商的銷售渠道,全國網絡化也使行業煥發出新的活力,加上11月15日,中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及東盟10國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(RCEP),為國際環境上再度打通“任督二脈”,在關稅及貨物流通方面,也將極大利好水產企業,內外環境雙雙向好發展,沒理由看衰明年的行情。